关注:《消失的她》,并不适合“她”看
13天,25亿,《消失的她》正在拯救电影院“消失的票房”。
这部端午档上映的电影,票房早已“甩出”同档期影片一大截,目前仅次于春节档的《满江红》和《流浪地球2》,勇夺今年票房第三,而在总榜上,《消失的她》也能排到第23位。
【资料图】
“逆跌”之下,票房、排片率齐飞,社交媒体平台讨论热度不减,除了主演的演技和悬疑片自带的“反转关怀”外,部分网友认为,影片本身或许并无太多亮点,一些剧情设定上的bug更是让人稍加思考便能看穿。
但,这部女性向的电影毫无意外吸引了更多“她”的关注。
也就是那句话,在影片的内容和宣发上,这一次,后者胜出。有关影片的讨论早已延伸到了片目之外,更多的则是观众,特别是女性观众对于当下婚姻等热门社会议题的探讨;而另一方面,在影院外,从电影延伸出的各类话题,也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。
剧本创作迎合当下的社会热点,无可厚非,如果运用得当,创作者和观众皆大欢喜;如果运用不当,也已有前车之鉴的惨痛教训。
这一次,《消失的她》展示了出了高超的“游走”技术,但每经记者发现,其却因“实劲”不够扎实,难免给人留下“讨巧”之嫌。
图片来源:豆瓣
赢了票房,输了口碑?
稍作留意,不难发现,在猫眼专业版上,电影《消失的她》最初的预测票房仅为7.55亿元,而媒体票房预测也仅在7.5亿元到9.8亿元区间。
网络上流传的一种说法是,由于始料未及,片方甚至没有提前准备破10亿的海报。
一个细节在于,在电影破10亿前,每张宣发海报都由主角在电影中的剧照构成,而10亿海报则直接放出一张现场路演的图片,整体也更像是“抠图”。此外,包括10亿在内的之后的每张海报,质感与前9张明显不同。
图片来源:微博@电影消失的她
这也与本片上映的档期有关。
传统意义上来讲,端午档通常有亮点但没有“爆款”,并被视作暑期档的“子档期”,期间上映的影片更多也只是作为7、8月“大片混战”的铺垫。
从今年的表现来看,电影《消失的她》与端午档亦在同频共振,并同其他上映的影片一齐取得了影史端午档票房第二的成绩。
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,2023年端午档电影票房为9.09亿元,历史最高点则为2018年的9.12亿元。在这其中,《消失的她》以5.07亿元票房成为2023年端午档冠军,票房份额55.7%。
随着暑期档的来临,《消失的她》展现出强大的“抗跌”能力。
单从排片率来看,《消失的她》从上映首日的34.3%一路上升,到上映第7天后更是突破50%,期间票房不仅没有下跌,反而进一步迎来上升,在端午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周六,单日票房更是突破3亿元。
继上映10天成为中国影史第30部20亿票房影片后,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,截至发稿时,其票房已经超过25亿元。
图片来源:微博@猫眼电影
值得关注的是,虽然票房一路高走,评分却出现“观众越多、口碑越差”的现象,被行业媒体评论为“一边挨骂一边赚钱”。
以豆瓣评分为例,上映次日还有7.5分,如今已经降到6.5分。热门短评和影评当中,都不乏尖锐的批评,除了指向电影本身制作上的不足之处例如剧情设置上的bug以外,电影对社会话题特别是女性议题的“映射”,也招致部分网友的炮轰。
此外,综合专业媒体的评论来看,从商业类型片来看,《消失的她》完成度尚可,不仅有陈思诚团队在悬疑片打造上的水准,影片本身也有可圈可点之处。
不过,其作为一部改编的影片,商业模板化的痕迹明显,角色塑造简单化亦伴有前后矛盾冲突;视听审美特别是配乐和成熟的悬疑片差距不小。
图片来源:豆瓣截图
“抗跌”背后的热门话题
观众对这部电影的不同评价,反而在场外撑起了这部电影的热度。
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,从上映首日的2.9亿开始,《消失的她》话题日增播放量一路猛增,最高到过7.45亿。如此的话题量非常可观,今年春节档票房突破40亿的《流浪地球2》和《满江红》,话题日增最高也没有突破过7亿,而是在6.6亿左右徘徊。
综合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讨论来看,电影本身首先引起网友们的讨论。
从主演来看,官方发布的“消失的她朱一龙剃头戏”短视频得到了276万次的点赞,朱一龙在影片中的演技以及本身的粉丝基础也让其话题不少;而在电影中扮演“蛇蝎美人”的文咏珊,相关的剪辑向视频也都走红于网络。
图片来源:微博截图
一个有趣的插曲是,由于在影片中饰演的为反派角色,影院外朱一龙的人型立牌常受到“特殊待遇”,不同程度上的毁坏就能看出观众“入戏”之深。不少网友贴出朱一龙立牌的毁损模样或本地影院的应对措施;官方在宣发时也以此为卖点进行互动,在成都路演时,朱一龙便在现场呼吁观众爱护影院设施。
更重要的是,电影延伸出的各类话题,本身便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。
据DT财经整理,抖音话题“电影消失的她”相关视频下的十大热词,“恋爱脑”排名首位,“三观”“男朋友”等也是热词之一,“以抖音为例,因为剧情中涉及男性欺骗、甚至杀害女性的行为,所以不少观众在平台上分享的观后感大多是拒绝恋爱脑、三观不合就分手、谨慎挑选男朋友等等。”
此外,社交媒体平台上还出现了热门话题,也就是看《消失的她》前后情侣或夫妻之间的互动。一种典型的叙述是,女方在看电影之前还比较开心,而在看完电影之后,女方或是生气,或是悲伤。
“散场的时候别着急走,你就看在座的情侣的反应,那比彩蛋还好看。”小红书上的一篇高赞观影建议称。
图片来源:小红书截图
戏里戏外,影片与现实也形成了相互“投射”。
有人在“泰国孕妇坠崖案”当事人王暖暖(化名)的短视频账号下留言,表示自己看完电影《消失的她》,认为是根据其真实故事改编。对此,王暖暖予以确认,并表示影片得到了其授权,而这一行也为电影片方拉了不少好感。
巧合的是,如《唐人街探案》系列一样,《消失的她》故事发生地依旧设置在东南亚,而最近几个月来恰好也出现了有关东南亚的社会负面新闻。由此,影片更在隐隐之中与现实形成某种呼应。
游走在“她经济”之中
如前所述,无论是内容还是宣发,《消失的她》都是一部带有强烈女性向的电影。
这在影片的“想看”数据的男女比例上可以得到印证。据灯塔专业版,“想看”用户画像当中,76.9%为女性;与此同时,猫眼专业版的数据则为77.1%,两者大致一致。
据红星新文化分析,《消失的她》在男女关系主题上进行内容发散,确实吃到了话题红利。
例如,何非(朱一龙饰)这个角色在相当程度上符合网络定义的“凤凰男”“渣男”,陈麦(倪妮饰)为闺蜜复仇的情节,又呼应了女性主义、“girls help girls(女孩帮助女孩)”等社会思潮,甚至有部分观众拿“性别对立”“恐婚恐男”等尖锐话题解读该片。
图片来源:豆瓣
为何如此?或许,从消费的角度切入,从广义的“她经济”范畴来看可以窥见一二。
根据市场调研机构QuestMobile发布的《2023年“她经济”洞察报告》(下称报告),女性的消费意愿、消费能力都要远高于男性。
具体落在影视作品上,报告称,“她题材”影视剧集、综艺层出不穷,类型多元,彰显女性价值力量,已成为影视创作热点,吸引女性用户关注。
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是去年推出的电视剧《东八区的先生们》,这部剧刚好踩在了如今“她经济”的各个“雷点”之上,并最终以“查无此片”收场。
回到《消失的她》本身,这部电影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顺应了目前“她经济”的发展趋势,但难免也有讨巧之嫌。
“必须指出,尽管陈思诚有意靠拢性别题材,但他几乎没有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过。” 在细数了相关论据之后,泛娱乐产业自媒体娱乐硬糖在分析中写道,“真实的呈现效果却是:缺乏批判力的凤凰男批判,与缺乏想象力的女性互助呈现。”
也有豆瓣网友表示,“资本家的女儿不可能这么蠢,导演为什么要塑造这么一个恋爱脑的蠢女孩?”“真的是消失的她,‘她’这个字在电影里没有任何色彩。”
图片来源:豆瓣
显然,除了“巧劲”之外,在扎实的“实劲”上,陈思诚及其团队还有更多的功夫可以做。
正如澎湃新闻·有戏评论的一般,把“精明”花在剧本的打磨上,慢慢地由改编的能力转化为原创的能力,赛道会走得更加宽广。
本文作者系天府文创云记者石普宁,转载合作相关可搜索“天府文创云”公众号。
每日经济新闻